金剛經正解(二) 105.08.15.

2016110813:52
金剛經正解(二)      105.08.15.

金剛經第一品

《張老師解說》
1.如佛言三藏12部傳法界,
  是非對立,未證不二法故。
  我無我無法,双已証空空。
  聞悉遙聞,由心海心力故。
 
2.如佛、如菩薩、如成就者,
  是其修行經過,即法本。
  我當精進勇猛,不負恩。
  聞聞自性,不聞無師智。
 
3.如眾生12類,
  是其眷屬行。
  我成佛願度,
  聞名十方知。
 
4.如是我聞唯佛言,
  其他皆非當自察。
 
5.隨類各解有差異,
  若要增智當選對。
 
6.如是我聞,
  十方佛皆在傳法,
  法法未曾斷過,
  只因沒那本事,
  故聽不到佛法。
 
7.聖賢五食當自策,
  法法平等也不住,
 
  慈(念食)攝眾生故。
  悲、禪悅食,諸定眾得解。
  喜、法喜食,三輕安。
  捨、解脫食。
  願食成佛,普供來眾。
 
  人中「日中一食」,
  亦是佛法行。
 
8.食食念念轉,
  修正在及時。
  不空過,
  無斷續修行法。
 
9.世間衣食父母,
      是眾生;
  佛剎衣食父母,
      是佛德,
      是己福。
 
10.供佛有法,
     清淨行,
   不為五欲、五毒而活,
   不為長壽而食,
   不因味鮮而食,
   不求花樣食譜,
   不因生子延孫而食。
   因有法子法眷
       來修、會供,
    供佛、法味為上。
 
11.清淨道場故,
   因福有餘故。
 
12.持鉢入城,
   納善法生,
   所至之處,
   即淨土生。
 
13.次第乞食行,
   全仗福報還。
 
14.城中多因緣,
    眾生如春生,
    佛法好下種。
 
15.收鉢、洗足各自了,
   不用廚雜業多生。
 
   乾淨(俐)落,不生業。
 
16.敷坐而坐,蓮自生,
   以定化食,周自隨,
   以智起法,有後韻,
   應眾問法,煩惱解,
   攝眾修故,太平世。。
 
 
17.
打破砂鍋 問到底
不為食而食。 1萬個為什麼?
有鉢十方遊, 是名相問,
有鍋叢業生, 分別心故。
湯頭鍋底有料, 好像是好學?
地獄在那等你! 其實是無明無知。
 
18.當學堅牢地神──
(參看:金光明經卷第二.堅牢地神品第九)
      土地公之王,
      護法,護大地萬物。
   地藏主修大記明咒總持章句。
      能令一切白法增長,
      增長一切受用資具,
      甘露聖教,熾然永住
(見:地藏十輪經)
                《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總持章句》

19.食食覓食材,
   千古萬億過,
   死時火化化,
   未食留粒米,
   業識隨業投,
   為何為何?
 
20.藥王藥上(神農大帝)
(參看:楞嚴經)
   了知味性──不二故,
      非空(幻有),
      非有(本空)。
如  /非即身心(覆藏),
菩提\非離身心(他有),
      分別味因(和合故)。
(另參看:《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菩提:
本如來藏 妙如真性
清淨 自有,不假他得
 
21.憍梵鉢提(還味旋知)
   口業輕弄沙門,
   世世患牛
()病。
一味清淨心地法門,
   知味
      非體、非物,
      內脫身心,
      外遺世界,
      如鳥出籠(鳥為食亡)。
(參看:楞嚴經)
 
22.富樓那(辯才無礙)
   說法無所畏,
   佛前師子吼。
   降伏魔怨,
   銷滅諸漏。
(參看:楞嚴經)
 
23.二十五圓通,
(參看:楞嚴經)
   以25法為味而悟道:
   6根6塵6識、識性、念行、5大。
 
24.心情好壞,決定食量多少;
   妄想增減,決定食材花樣。
 
   法隨機,決定說何法;
   法之增減,看對方需要。
 
25.世間食秀場次(吃喝玩樂):
   元月  過年、元宵。
   二月  情人節。
   五月  母親節、端午節。……
   盡是風花雪月、縱情天地。……
   如今寺廟也(競)相模仿造業。
  
   出世間49年說法,
   大小法場秀法,
   各各悟道,才是味道十足。
 
去二德庫存多少,
上主人量入為出,
未來廻向有多少?
  三心不可得,
  三相有生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