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二流」、「十心」?

2015072922:59
何謂二流」、「十心」?
二流[獅子吼站阿含經簡註]不入流的意思(非佛法、外道);指名(受想行識)、色;指無明漏、有愛漏(大毘婆沙論第二十六卷);順生死(生死輪迴)與逆生死(修證斷惑)之流。
二流[陳義孝佛學常見詞彙]順流和逆流。順流是流轉於生死的因果;逆流是還歸於寂滅的因果。
二流[佛光大辭典]乃指順流與逆流而言。輪迴生死,稱為順流。趣向涅槃,稱為逆流。
詳言之,順流,即順生死之流。六道眾生,起惑造業,順生死之流而背涅槃之道,此乃流轉之因果。
逆流,指由初果須陀洹斷以後三界之惑,故漸逆生死之流而趣向涅槃之道,此即還滅之因果。〔北本涅槃經卷三十六〕 p204
二流 [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名數)
一、順流,流即生死之流,六道之眾生,起惑造業,順生死之流,而背涅槃之道,即流轉之因果也。
二、逆流,由初果須陀洹,斷已後三界之惑,漸逆生死之流,而趣涅槃之道,即還滅之因果也。見涅槃經三十六。

 
順流 輪迴生死 六道眾生
起惑造業
順生死之流,
而背涅槃之道
流轉於生死之因果
逆流 趣向涅槃
修證斷惑
由初果須陀洹
斷三界惑障
漸逆生死之流,
而趣涅槃之道
還歸於寂滅之因果
 
順流[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術語)二流之一。
順流[佛光阿含藏]隨順生死之流。
順流[佛光大辭典]
梵語 anusroto-gāmin,巴利語 anusota-gāmin。又作隨流。為「逆流」之對稱。謂眾生隨順三界、六道生死之流,而輪轉於迷界。如眾生起惑造業,隨順生死之流,違背涅槃之道;即為流轉生死之因果。反之,斷三界惑障,違逆生死之流,趣入涅槃之道,則稱為逆流;即為還滅之因果。又據摩訶止觀卷四上載,修行之人因「順流十心」而顛倒造惡,積集重累,流轉生死,須以「逆流十心」對治此等過失。順流十心即:
(一)無明昏闇心,眾生內心為無明所迷惑,妄計人我執,起顛倒妄想,廣造眾業,流轉生死。
(二)外順惡友心,指眾生內具煩惱,外為惡友迷惑而失正行之心。
(三)無隨喜心,謂對他人之善行不能隨喜。
(四)縱恣三業心,謂任意造身口意三業罪。
(五)一切處起惡心,眾生所造惡事雖不廣,然為惡之心遍布一切處。
(六)常念惡事心,眾生唯起惡心,增長惡事,晝夜不絕。
(七)覆藏罪心,掩蔽己過,無悔改心。
(八)不畏惡道心,謂魯鈍無識,不畏趣入惡道。(九)無慚無愧心,造諸惡業,而無慚愧心。
(十)一闡提心,謂否定一切因果道理。
〔北本涅槃經卷三十六、俱舍論卷十二、止觀輔行傳弘決卷四之二〕(參閱「逆流」4327、「逆流十心」4327) p5356
 
逆流[佛光阿含藏]逆生死之流,即脫離生死之流。
逆流[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術語)須陀洹之譯名,新作預流,舊作逆流。以初背生死之流而入涅槃之道故也。大乘義章十七本曰:「須陀洹者,是外國語。義釋有三:(中略)二隨義傍翻,名為逆流,逆生死流,三途生死,永不受故。」楞嚴經四曰:「今欲逆生死欲流,反窮流根至不生滅。」
逆流[佛光大辭典]
(一)「順流」之對稱。於生死之流中,逆向而上,以入於覺悟之境界。有情眾生於無始以來,起惑造業,隨順生死之流,而難以超脫輪迴,故須以逆流之心對治之。湛然於授菩薩戒儀舉出逆流十心:(一)正信因果心,(二)自愧剋責心,(三)怖畏惡道心,(四)發露瑕疵心,(五)斷相續心,(六)發菩提心,(七)修功補過心,(八)守護正法心,(九)念十方佛心,(十)觀罪性空心。(參閱「順流」5356)
(二)聲聞四果之一。即指須陀洹。須陀洹之人起無漏智,證見正理,永逆生死之流轉,而漸趣涅槃之道,故稱逆流。 p4327
逆流十心[佛光大辭典]
據摩訶止觀卷四上載,修行之人因順流十心而顛倒造惡,積集重累,流轉生死,故當用逆流十心以對治之。即:
(一)正信因果心,修行之人須先正信因果,深信善惡果報而不生疑惑,以此心破除順流十心之「撥無因果心」。
(二)自愧剋責心,修行之人剋責己身,於往昔中因無羞恥心而習諸惡行,以此心破除「無慚愧心」。(三)怖畏惡道心,修行之人自念人命無常,苦海悠深,故苦切懺悔而不惜身命,以此心破除「不畏惡道心」。
(四)發露瑕疵心,修行之人不可隱覆一切過失,當即發露懺悔,以此心破除「覆過之心」。
(五)斷相續心,修行之人須斷絕惡行、惡念而不復再做,以此心破除「惡念相續心」。
(六)發菩提心,修行之人須廣發普濟之心,遍滿虛空界,以利益他人,以此心破除遍佈之惡心。
(七)修功補過心,修行之人當策勵不休,斷諸惡行且奉行眾善,以此心破除身、口、意三業造罪之心。
(八)守護正法心,修行之人當守護正法,增廣隨喜、方便之心,以此心破除「見善不隨喜心」。
(九)念十方佛心,修行之人當信念十方佛之大福慧,能救拔、導引己身,以此心破除「隨順惡友心」。(十)觀罪性空心,修行之人當了達我心本空,罪性無依,以此心破除「無明昏闇心」。
(參閱「順流」5356) p4327
運心[佛光大辭典]即受菩薩戒時,在戒師面前,觀、念種種法,而懺悔所造之罪過。運心有二種:
(一)順流十心,即從無始以來隨順生死之流,即下列十者:(1)妄計我人,(2)外加惡友,(3)不喜他人之善,(4)縱恣三業,(5)惡心遍布,(6)晝夜相續,(7)覆諱過失,(8)不畏惡道,(9)不慚不愧,(10)撥無因果。
(二)逆流十心,即消滅生死之觀法,亦即:(1)正信因果,(2)自愧剋責,(3)怖畏惡道,(4)發露瑕玼,(5)斷相續心,(6)發菩提心,(7)修功補過,(8)守護正法,(9)念十方佛,(10)觀罪性空。
總從此二十心對一切三寶懺悔,披露已往之罪過。
〔授菩薩戒儀(妙樂)、摩訶止觀卷二上、卷四上、授菩薩戒儀要解〕 p5614

 
十心 順流十心 逆流十心
1. 無明昏暗 深信因果
2. 外加惡友 生重慚愧
3. 善不隨從 生大怖畏
4. 三業造惡 發露懺悔
5. 惡心遍布 斷相續心
6. 惡心相續 發菩提心
7. 覆諱過失 斷惡修善
8. 不畏惡道 守護正法
9. 無慚無愧 念十方佛
10. 撥無因果 觀罪性空
 
十心[佛光大辭典]
(一)菩薩所安住之十種心,即:(一)大地等心,扶持增長一切眾生之諸善根。(二)大海等心,一切諸佛之大智法水悉流入。(三)須彌山王等心,如須彌山王,能令一切眾生安住出世間最上善根處。(四)摩尼寶心,如摩尼寶王,樂欲清淨而無雜染。(五)金剛心,心如金剛之銳利,能悟入一切法。(六)堅固金剛圍山心,其心堅固,不為一切諸魔外道所壞動。(七)蓮花等心,不為一切世法所污染。(八)優曇鉢花等心,如優曇鉢花之希有,於一切劫中難值遇。(九)淨日等心,心之智光清淨如日,能除一切眾生之愚癡闇障。(十)虛空等心,其心廣大不可量知。〔舊華嚴經卷四十〕
(二)法界性起之心所具之十種德相,即:(一)平等無依心,(二)性無增減心,(三)益生無念心,(四)用興體密心,(五)滅惑成德心,(六)依住無礙心,(七)種性深廣心,(八)知法究盡心,(九)巧便留惑心,(十)性通平等心。〔新華嚴經卷五十一、華嚴經探玄記卷十六、五教章通路記卷二十七〕
(三)舊華嚴經所說之種種十心。如:(一)十住之菩薩所發之十心,(二)十回向中第一、六、九回向之菩薩各發之十心,(三)初歡喜地菩薩依所發十大願所得之十心,(四)各於第二、三、五、六、九地中所起之十心,(五)菩薩分別十種入法所安住之十種直心,(六)十種發普賢心,(七)十平等心,(八)十種發不動心,(九)十種不捨深心,(十)十種發無懈怠心,(十一)十種須彌山王正直之心,(十二)十種金剛心,(十三)十種發無量無邊廣心。〔舊華嚴經卷十四、卷十六、卷二十、卷二十三至卷二十六、卷三十三、卷三十七至卷四十一、卷五十五、卷六十〕
(四)摩訶止觀卷四上之二種十心。
(一)順流十心,謂眾生由此十心,隨順煩惱,流轉生死。即:(1)無明昏闇,謂諸眾生從無始來,闇識昏迷,無所明了,廣造諸業。(2)外加惡友,謂諸眾生內具煩惱,外值惡友,扇動邪法,迷惑我心,不修善業。(3)善不隨從,謂諸眾生既具內外惡緣,即內滅善心,外滅善事,復於他人所作善事無隨喜之心。(4)三業造惡,謂諸眾生恣縱身、口、意三業,無惡不為。(5)惡心遍布,謂諸眾生為惡之心遍布一切處所,欲惱害於人。(6)惡心相續,謂諸眾生起惡心,晝夜相續不斷。(7)覆諱過失,謂諸眾生不自發露所作惡行,無悔改心。(8)不畏惡道,謂諸眾生不知戒律,無惡不為,於惡道全無畏懼。(9)無慚無愧,謂諸眾生造諸惡業,不知慚愧。(10)捨無因果,謂諸眾生生邪見,撥無一切善惡因緣果報。
(二)逆流十心,謂修行者由此十心,可翻除由順流十心所造之惡法。即:(1)深信因果,破撥無因果之心。(2)生慚愧心,破無慚無愧之心。(3)生大怖畏,破不畏惡道之心。(4)發露懺悔,破覆諱過失之心。(5)斷相續心,破惡念相續之心。(6)發菩提心,破遍布之惡心。(7)斷惡修善,破三業造罪之心。(8)守護正法,破善不隨喜之心。(9)念十方佛,破隨順惡友之心。(10)觀罪性空,破無明昏闇之心。若欲懺悔二世重障,行四種三昧者,當識順流十心而明知過失,運逆流十心以為對治。此二十心通為諸懺之本。
(五)念佛之十種心。據大寶積經卷九十二載,眾生發十種心,隨一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於命終時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十種心即:(一)無損害心,謂念佛之人於諸眾生常起大慈之心,不加損害,令得快樂。(二)無逼惱心,謂念佛之人身心安靜,於諸眾生常起大悲之心,深加愍傷,令得脫苦。(三)樂守護心,謂念佛之人於佛所說之正法,當須不惜身命,守護愛惜。(四)無執著心,謂念佛之人常以智慧觀察,於一切法不生執著。(五)起淨意心,謂念佛之人能離世間雜染之法,復於利養等事,常生知足之心。(六)無忘失心,謂念佛之人求生淨土,成佛種智,於一切時念念不捨。(七)無下劣心,謂念佛之人常行平等之心,於諸眾生尊重恭敬,不生輕慢。(八)生決定心,謂念佛之人不著於世間言論,於無上菩提,深生正信,畢竟不惑。(九)無雜染心,謂念佛之人修習功行,種諸善根,心常遠離一切煩惱雜染。(十)起隨念心,謂念佛之人雖觀如來相好,而不生愛著之心,於無念之中,常念彼佛。
(六)據大日經疏卷二所載,十心即:種子、牙種、疱種、葉種、敷華、成果、受用種子、嬰童、殊勝、決定等心。皆得建立於人天二乘菩薩一一地中。(參閱「八心」277) p399
 
十心[陳義孝佛學常見詞彙]
1.指順流十心,即無明昏暗、外加惡友、善不隨從、三業造惡、惡心遍布、惡心相續、覆諱過失、不畏惡道、無慚無愧、撥無因果。
2.指逆流十心,即深信因果、生重慚愧、生大怖畏、發露懺悔、斷相續心、發菩提心、斷惡修善、守護正法、念十方佛、觀罪性空。
十心[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名數)有二種:
(一)順流十心,
一、無明昏暗。謂諸眾生從無始以來,暗識昏迷,無所明了,為煩惱所醉,於一切法妄計人我,起諸愛見,想計顛倒,起貪瞋痴,廣作諸業,由是流轉於生死也。
二、外加惡友。謂諸眾生內具煩惱,外值惡友扇動邪法,益加惑我,無由開悟而修善業,以是流轉於生死也。
三、善不隨從,謂諸眾生內外惡緣既具,即內滅善心外滅善事,又於他人所作之善事,不生隨喜之心,以是流轉於生死也。
四、三業造惡。謂諸眾生恣縱身口意三業,起殺盜婬妄貪瞋等過,無惡不作,以是流轉於生死也。
五、惡心徧布,謂諸眾生所造惡事雖不廣,而作惡之心,徧布一切處以所欲惱害人,以是流轉於生死也。
六、惡心相續。謂諸眾生唯起惡心,增長惡事,晝夜相續,無有間斷,以是流轉於生死也。
七、覆諱過失。謂諸眾生所作之惡行,忌諱人知,不自發露,無改悔之心,以是流轉於生死也。
八、不畏惡道。謂諸眾生心性陰很,不知戒律,於殺盜婬妄種種惡事,無不作之,於惡道怙然不畏,以是流轉於生死也。
九、無慚無愧。謂諸眾生為愚痴所覆造諸惡業,上不慚天,下不愧人,以是流轉於生死也。
十、捨無因果。謂諸眾生不具正信之心,但生邪惡之見,於一切善惡因緣果報悉皆捨而為無,以是流轉於生死也。出止觀四之一。
(二)逆流十心:
一、深信因果。謂修行之人先信善惡果報,不生疑惑,以是翻破撥無因果之心也。
二、生重慚愧。謂修行之人,剋責往昔,我無羞無恥,棄捨淨行,習諸惡行,天見我之隱罪,是故慚於天,人知我之顯過,是故愧於人,以是翻破無慚無愧之心也。
三、生大怖畏。謂修行之人自念人命無常,一息不續,千載永往,幽途綿邈,無有資糧,苦海悠深,那得不怖,由是苦切懺悔不惜身命,以是翻破不畏惡道之心也。
四、發露懺悔。修行之人所有過失,不自隱覆,發露懺悔,以是翻破覆諱過失之心也。
五、斷相續心。謂修行之人所作惡行,既懺悔已,即更決定不作惡事,以是翻破惡念相續之心也。
六、發菩提心。謂修行之人往昔專起惡念惱人,今則廣起救濟之心,徧於虛空界,利益眾生,以是翻破徧布之惡心也。
七、斷惡修善。謂修行之人前恣身口意,造作諸惡,不計晝夜,今則策勵不休,斷諸惡行,修功補過,無善不為,以是翻破三業造惡之心也。
八、守護正法。謂修行之人昔自滅善,見他人行善,亦生嫉妒無隨喜之心,今則守護正法方便增廣益法,以是翻破善不隨喜之心也。
九、念十方佛。謂修行之人昔親狎惡友,信受其言,起諸邪見,今則念十方佛有大福德,能救援我,以是翻破隨順惡友之心也。
十、觀罪性空。謂修行之人,無始以來不知諸法本性空寂,廣作諸惡,今則了知貪瞋等一切惡行,起於妄念,妄念起於顛倒,顛倒起於人我之見,今既了達我心本空,則罪性無依處,以是觀破無明昏闇之心也。出止觀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