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經法要之十一 菩薩部一pdf 的分享連結 (精彩片段)

2015081301:01
大藏經法要之十一  菩薩部一pdf 的分享連結 (精彩片段)
http://cht.tw/h/7o3r2


目錄索引
頁次
目次 ………………………………………………………………………  1
第一部必讀經典  一、經有四名:心地觀門大乘妙法心地經
大乘心地觀經》、《甚深微妙心地觀經…………………………   3
二、不空過例。三、供養八大塔………………………………………… 3
四、報恩種類(父母、眾生、國王、佛、法、僧)……………………… 4
五、佛身定義。六、卷三………………………………………………   5
七、卷四。八、卷五(法衣、乞食、阿蘭若)…………………………… 6
九、卷六 …………………………………………………………………  7
(一)八樹下成道、(二)37觀身定義與內容 …………………………  7
十、卷七 …………………………………………………………………  9
  (一)癡、瞋、貪、慢、疑之對治、(二)十度三輪…………………… 9
  (三)不堪住與安住蘭若者 …………………………………………… 10
  (四)能攝一切善~(七)八種智慧清淨…………………………………11
  (八)八種神通清淨莊嚴其身~(十)多聞清淨………………………  12
十一、卷八(一)佛說此法26名……………………………………………12
 (二)心的原理與對治…………………………………………………… 13
第二部必讀經典《佛為阿難說處胎會》…………………………………17
一、人身難得(一)出入胎善惡因果(二)住胎經過………………………17
  (三)出胎七日 ………………………………………………………… 19
二、菩薩成佛過程(一)初地、(二)家…………………………………  20
  (三)出家………………………………………………………………  21
  (四)~(八)………………………………………………………………24
  (九)沙門…………………………………………………………………25
  (十)~(十四)……………………………………………………………27
  (十五)菩提心……………………………………………………………28
  (十六)~(十七)………………………………………………………  29
  (十八)~(二十)……………………………………………………… 31
  (廿一)~(廿二)……………………………………………………… 32
  (廿三)~(廿六)……………………………………………………… 33
  (廿七)皈依 ……………………………………………………………34
第三部必讀經典《毗耶娑仙人問經》………………………………… 34
一、32不淨施…………………………………………………………… 35
二、布施………………………………………………………………… 35
  (一)布施意義………………………………………………………… 35
  (二)布施分類………………………………………………………… 35
  (三)布施實例說明…………………………………………………… 41
  (四)布施男女因緣…………………………………………………… 43
菩薩成佛過程二………………………………………………………… 44
一、初地修行障礙(初地之二)………………………………………… 44
二、二地(戒……)……………………………………………………… 45
三、三地(忍、九障)…………………………………………………… 61
四、四地(精進)………………………………………………………… 65
五、五地(靜慮……)…………………………………………………… 67
六、六地(多聞、智類)………………………………………………… 72
七、七地(滿足、圓滿)………………………………………………… 73
八、八地(平等……)…………………………………………………… 74
九、九地………………………………………………………………… 76
十、十地(三界寶、成佛條件)………………………………………… 76
 
 
大藏經研習班暨閉關中心
台中市民權路225巷12號2樓
電話請撥:0912613450張居士
徵求電腦打字排版志工,以助【法要】全集能早日印竣,利益眾生。
有意願者請以電話聯絡!
(精彩片段)
  
第一部必讀經典
 
一、經有四名
  (一)心地觀門大乘妙法(卷一)     (二)心地經
  (三)大乘心地觀經               (四)甚深微妙心地觀經(卷八)
 

 
二、不空過例   機會即佛法,心續入圓滿。
(一)割身救鴿嘗無悔。          (二)為救(求)半偈捨全身。
(三)布髪供養然燈佛。          (四)捨所愛身投餓虎。
(五)天雨瓔珞來報恩。          (六)七日翹足超九劫。
(七)六牙白象,投身投獵者。    (八)圓滿福智王,施眼求佛道。
(九)金色大鹿,捨身精進。
(十)迦尸國慈力王,全身施與五夜叉。
(十一)大國莊嚴王,施妻無悋惜。
(十二)最上身菩薩,頭目髓腦施眾。
(十三)轉輪王,十善化眾百千劫。
 
 
三、供養八大塔  
(一)生處寶塔→拘娑羅國,淨飯王宮。  
(二)成佛寶塔摩伽陀國,伽耶城邊,菩提樹下。  
(三)度人寶塔波羅奈國,鹿野園中,初轉法輪。  
(四)聲名寶塔舍衛國,給孤獨園,與諸外道,六月論議,得一切智。  
(五)神異寶塔安達羅國,曲女城邊,昇忉利天,為母說法,共梵天王及天帝釋12萬眾,從33天現三道寶階。  
(六)大乘寶塔摩竭陀國,王舍城邊,耆闍崛山,說大般若、法華、一乘心地經等。  
(七)現疾寶塔毗舍離國,菴羅衛林,維摩長者,不可思議。  
(八)圓寂寶塔拘尸那國,跋提河邊,娑羅林中。  
四、報恩種類
(一)父母恩→父慈恩,母悲恩。(卷三)
1.母十德→(1)大地、胎依。    (2)能生、歷苦。
   (3)能正、理根。    (4)養育、成長。
   (5)智者、成就。    (6)莊嚴、道德。
   (7)安穩、平定。    (8)教授、導引。
   (9)教誠、離惡。    (10)與樂、成業。
   2.富→父母在堂,如日中、月明。
   3.貧→父母不在,如日沒、闇夜。
(二)眾生恩→無饒益者,名不孝。
(三)國王恩→昔曾受戒故,一作修善,其所作福,皆為七分。(卷三)
            造善人得五分,於彼國王獲二分。
1.能照,智慧眼故。        2.莊嚴,大福。
3.與樂,除苦。            4.伏怨,得親。
5.離怖,無難。            6.任賢,齊治。
7.法本,依王。            8.持世,天法故。
9.業主,造善惡。          10.人主,民以王為主。
(四)佛寶→
1.佛轉法輪離四失→(1)無非處。    (2)無非時。
(3)無非器。    (4)無非法。
2.佛寶六微妙功德→
   (1)無上大功德田。       (2)無上有大恩德。
   (3)一、二、多足尊。     (4)極難值遇。
   (5)獨一。               (6)世出世功德滿一切義。
    3.三寶十義→(1)堅牢。    (2)無垢。    (3)與樂。
    (4)難遇。    (5)破貧。    (6)威德。
    (7)滿願。    (8)莊嚴。    (9)最妙。
    (10)八風吹不動。
    4.有為法報恩→(1)七寶佈施。    (2)親近布施頭目腦髓。
    5.無為法報恩→(1)名真實義。    (2)勸發、同發。
                  (3)以真實法施眾,使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五)法寶→聲名句文
    1.教法→一切無漏,能破無明、煩惱業障。
    2.理法→有無諸法。   3.行法→戒定慧。   4.果法→無為妙果。
(六)僧寶→
   1.菩薩僧→文殊、普賢、……。   2.聲聞僧。
   3.凡夫僧→成別解脫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見,能示眾聖道法,利樂眾生。
   4.福田僧→敬信三寶,常發善願,向無邪見,能宣正法,悔除業障。
五、佛身定義
(一)佛身有→大斷德二空所顯,一切諸佛悉皆平等。
大智德真常無漏,一切諸佛悉皆同意。
大恩德定通變現,一切諸佛悉皆同事。
(二)自性身→無始無終,離一切相,絕諸戲論,周園(圓)無際,
    凝然常住。
(三)自受用身→現報利益,得菩提;後報利益,海會菩薩繞。
(四)自受用身真報身:
有始無終,四智圓滿,具足八萬四千智門,受用法樂,壽命無量。
大圓鏡智,轉異熟識,能現眾生善惡業。依大悲故,隨恆緣眾生;依大智故,常如法性,常能執持,無漏根身。
妙觀察智,轉分別識,能觀諸法自共相,能令眾不退轉。
平等性智,轉我見識,能証自他平等,二無我性。
成所作智,轉五種識,能現種種化身,令眾成熟善業。
(五)他受用身→具足八萬四千相好,現十種佛身為十地說。
    如是十身皆坐七寶菩提樹王証菩提。
1.為初地說百法明門。     
2.為二地說千法明門。
    3.為三地說萬法明門。……
10.為十地說不可說諸法明門。
(六)變化身→大小化身佛,為三乘、人天教(梵界),說法。
 
 
八、卷五

  
(一) 如去頂石,如救頭燃;手執錫杖,不敢當路;若人逼近,振錫令聞。於大眾中,心行謙下,不敢輕慢。被呵責時,心無怨恨,未嘗加報。辱罵鞭撻,默然受之。自知下性,不階眾流,被謓無報。形同嬰兒,依他活命。身著袈裟,如被甲冑,執智慧劍,破煩惱賊,三毒利劍,無法入身。
(二) 觀「眾」是佛化身
自身為實愚夫,有情眾生尊貴想,自身為僮僕想。「眾」父母想,「自」男女、子媳想。
(三) 四無垢性,遠離貪求,隨其所得,粗細稱心。大慈大悲恆相續,大喜大捨為先心。
(四)



1.十善道念念增長。          2.良田能耕,菩薩行。
3.如甲冑,煩惱毒箭不能害。  4.具足慚愧,修行善法。
5.安隱修道,遠離蟲獸。      6.見者喜,離邪心。
7.尊重敬禮,得生梵天。      8.寶幢滅眾罪,生諸福德。
9.壞色離五欲貪愛。          10.佛淨衣,作大傘蓋蔭眾生。
(五)



1.出入自由,不屬他故。      2.先說妙法,令起善心。
3.為不施人,發大悲心,令起捨心,而生勝福。
4.增長戒品,福功德圓滿。    5.諸慢自銷,眾所恭敬。
6.當得如來無見頂相,應受世間廣大供養。
7.住持三寶,饒益有情。      8.不得為求食而生希望心。
9.依次第,不分貧富。        10.諸佛歡喜,得一切智良緣。
(六)
恆服
棄藥

十勝
1.安住正念,不近他人,息貪。2.不淨觀易成,出世心堅固。
3.能餐禪悅味。            4.知足,早得解脫。
5.能近出世清淨善友。        6.於粗飲食,亦得解脫。
7.於所重藥永不希望,一切世間無不尊故。
8.速能調煩惱病、証法身。
9.斷三界惱,能療眾病。      10.能順佛教,得大菩提。
(七)


1.我今不如代其父母及眾生修菩薩行。
2.上根,露地,常坐不臥;中根,樹林,常坐不臥;下根,石室,常坐不臥。
3.未得諸成就,終不捨坐。
陀羅尼、自在、四無量心、五神通、六度、善巧方便,調伏有情,四攝法、六念、多聞、堅固信力、斷62見、十地、百劫相好、八正道、斷二障,隨病與藥、大菩提心、恆沙三昧、無量神通、見18空心無畏、圓滿一切種智、一切智智、37道品、佛四智、証大涅槃。
(八)




1.得自在。     2.離我、我所。        3.當臥四無畏床。
4.三毒微薄,離緣故。       5.不求人天五欲。
6.不惜身命,修習佛道。     7.棄凡愚,無散亂故。
8.世出世一切事業易成,無障礙故。    9.能得百千大三昧故。
10.清淨如空,以為舍宅,心無障礙,得大智故。
第二部必讀經典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五──
《佛為阿難說處胎會》

 
一、人身難得
 
ㄔㄠˇ)
(一)出






 
 
1.入、住、出胎
(1)天女助難陀,地獄果報見。
(2)正念入、住、出胎。
(3)正念入、住胎,不正念出胎。
(4)正念入胎,不正念住、出胎。
(5)不正念入、住、出胎。
2.不受胎因
(1)因病四大不和合。
(2)父母大威德,中陰卑賤。
(3)中陰尊貴,有大福德,父母卑賤。
(4)俱福德,無相感業。
3.四大不和合
(1)地界無水界,如握乾
灰,終不和合。
(2)水界無地界、油水,無堅實故流散。
(3)地水界無火界,夏月陰處肉團無日月照,便壞爛。
(4)地水火界無風界,炊糖內無風力終不成就。
(二)


1. 38會(週),一期七日共266天(十個月)。
2. 受胎二顛倒心:
(1)男於母生愛,於父生瞋。(2)女於父生愛,於母生瞋。
一七 第一七日(第一週)歌羅邏如生酪、肉,熱煎煮。
二七 安浮陀遍照業風吹,母左右脇漸成稠酪或凝酥。
三七 藏口業風,安浮陀轉為閉手。
四七 攝取業風,閉手轉為伽那,狀(如)溫石。
五七 攝持業風,令伽那轉為般羅奢佉,諸皰開剖二髀及肩,令身首出如春陽月天,降雨時,樹木枝條生。
六七 飯業風,令二肘,膝四相生。
七七 旋轉業風,手足掌縵,柔軟如聚沫。
八七 翻轉業風,手足20指相生。
九七 分散業風,出九相,眼2、耳2、鼻2、舌1、大小便處。
十七 堅鞭業風,吹生諸相真實,普門業風,吹胎、如浮囊。
11七 金剛業風,令身孔皆得通徹。使懷胎者悲喜住臥,其性改常,運動手足,令胎身長。於其口出黑血,鼻出穢水。
12七 曲口業風,左右脇生大小腸,如藕絲及緊紡線,18周轉依身而住。穿髮業風生320支節百穴。
13七 飢渴業風,胎身處羸生飢渴想,母食滋身。
14七 線口業風,生九百筋,於身前後左右交絡之。
15七 蓮花業風,生20脈,飲食滋味脈潤益身。於身前後左右各五脈,五脈各有40支小脈。如是等脈各復有百枝,身前二萬名商佉;身後二萬名為力;身左二萬名安定;身右二萬名具勢,如是八萬大小支脈生。其脈復有種種色,青黃赤白酥酪油色。是八萬脈一脈一根,於根上生一孔或二七孔,如藕根生諸孔穴。
16七 甘露業風,令眼、耳、鼻、口、胸臆、心藏、四邊、九孔處,悉令開發,出入氣息,上下通徹無礙。所造器物如陶師成就。
17七 髦牛面風,令二眼光潔,耳鼻諸根漸成就。
18七 大堅強業風,令諸根漸成就復明淨。
19七 眼、耳、鼻、舌四根成就。初入胎時,已具三根(身命意)。
20七 堅強業風,生種種骨,左右脇中20、脾2、腰胯3、脊18、肋24、胸13、左右手各20、臂4、肩2、頷2、髑髏4、齒根32、足跟4、膊膝各2,除其大小骨,生數有二百。
21七 生起業風,生身肉。
22七 浮流業風,生身血。
23七 淨持業風,生身皮。
24七 持雲業風,皮膚調勻光澤。
25七 持城業風,滋潤血肉。
26七 生成業風,生髮毛爪甲,相連諸脈。
27七 曲藥業風,善惡業發相苦逼,男居母右脅坐,向脊住;女居母左脅,背脊住。
28七 顛倒業風,生顛倒8相想:
一、乘騎想。二、樓閣想。三、牀榻想。四、泉流想。五、池沼想。六、河想。七、園想。八、苑想。
29七 花條業風,色相成就。
30七 鐵口業風,髮毛爪甲增,現黑白諸光。
31至
35七
人相漸具足。
36七 生厭離心。
37七 生五不顛倒想:一、不淨想。二、臭穢想。三、囹圄想。四、黑闇想。五、厭惡想。
38七 拘緣業風,能即便廻轉;趣下業風。母受大苦惱,因母子共業故。男帶業「田」力去耕,女分別、比較,空間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