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地藏經》前所引用的〈覺林菩薩偈〉該如何解? 104.09.23.

2016012423:20
請問:《地藏經》前所引用的〈覺林菩薩偈〉該如何解?   104.09.23.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贊佛。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講經場所──夜摩天,位於欲界六天之第三天(空居天之最初層)。與會大眾即講經之對象。
 
六十華嚴經.卷十.夜摩天宮菩薩說偈品.覺林菩薩之偈(大九‧四六五下):
「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一切世界中,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

 
 
  北曰多聞天王  
西曰廣目天王 天王:(天名)欲界六天之最下天,在須彌山半腹之四方,有天主四人。謂之四天王,又稱四大王眾天。分別鎮守東南西北四方位之神,為佛教的四大護法神。通常四天王任帝釋天之外將。
四天王天係欲界六天中之第一天,佛教之世界觀中,於須彌山腰之第四層,有一山名由揵陀羅,山有四頭,四天王及其部眾各居其一,各鎮護一天下,故稱護世四王天、四鎮,其居所則稱「四王天」。又天王、天眾之壽量為五百歲,其一晝夜相當於人間五十年。於欲界六天之中,此天之境域最為寬廣。
東曰持國天王
  南曰增長天王  
 
 
夜摩天 [佛光大辭典] :
夜摩,梵名 Yāma,巴利名同。意譯為善時分、善時、善分、妙善、妙時分、妙唱、唱樂等。又作夜磨天、焰摩天、炎摩天、蘇夜摩天(梵 Suyāma,巴同)、須夜摩天、須炎天、離諍天。
欲界六天之第三天。1、2天較接近底層。3~6天屬較高階。
據正法念處經卷三十六、立世阿毘曇論卷六、佛地經論卷五、慧苑音義卷上等所載,此天界光明赫奕,無晝夜之分,居於其中,時時刻刻受不可思議之歡樂。
另據彰所知論卷上載,三十三天常與阿修羅諍鬥,夜摩天卻遠離諍鬥,故稱離諍天。得生此天之眾生,乃於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等樂修多作,又自能持戒,教他持戒,修持自他利益者。
夜摩天位於空居天之最初層,即距閻浮提十六萬由旬,距忉利天八萬由旬之上層虛空中;縱廣八萬由旬,範圍包括勢力地、上行地、林光明地、乘處地、遊行地等三十二地。
夜摩天王,稱為牟修樓陀,身量五由旬,宮殿設於勢力地。又有高達一萬由旬之清淨山、無垢山、大清淨山、內像山等四大山及其他諸山,以諸多天花莊嚴,並有種種河池,百千園林周匝圍繞:其殊勝妙樂,遠非忉利天所能及。
此天壽量為二千歲,其一晝夜相當人間二百年。亦有男娶女嫁婚姻之事,以互相親近,或相抱,即成陰陽和合;兒女隨念之起而由膝上化生,初生即如閻浮提三、四歲之孩童。
夜摩天王之信仰,始於吠陀時代以降,此天界因係充滿歡樂之光明世界,夙為印度民族所憧憬,亦為亡者所欲往生之處。其後夜摩天王逐漸演變為人死後之審判官,而成為鬼趣、地獄之主,即所謂之閻魔王,並相信其天界在天空之上層。然該信仰被引入佛教之後,乃置其位於六欲天之第三天。
〔長阿含經卷十八、卷二十、卷二十一、正法念處經卷三十七至卷六十三、瑜伽師地論卷四、卷五、俱舍論卷十一、華嚴經探玄記卷六、〕(參閱「閻魔王」6340) p3132

 
夜摩天[中華佛學百科全書]:六欲天之一。
音譯又作焰摩、炎摩、蘇夜摩、須焰摩、須炎摩、須燄、須炎,或作炎、燄、鹽、艷、豔;意譯為善時分、善時、善分、時分、妙善、唱樂,或稱為離諍天。
據《立世阿毗曇論》卷六及《慧苑音義》卷上所述,此天界光明赫奕,無晝夜之別。居於其中之天人,分分度時受不可思議之歡樂。
此天是空居天之一,距閻浮提十六萬由旬,距忉利天八萬由旬;縱廣有八萬由旬。又據《正法念處經》卷三十六所述,此天住於虛空,如虛空中所有雲聚,為風所持。有「勢力地」、「林光明地」等三十二地。此三十二地,高五千由旬。其天王名曰牟修樓陀,身量五由旬。又此天界有高一萬由旬的四大山及種種異山,亦有無數天華以為莊嚴,有種種河池,百千園林周匝圍繞。河池有勝妙蓮華,園林有天女喜笑歌舞,成就其他無量功德。天眾受種種快樂,其勝妙非忉利天所能及。壽二千歲,其一晝夜相當於人間二百歲。身長二由旬,衣長四由旬,廣二由旬,重三銖。有婚姻之事,男娶女嫁,男女相近或纔相抱,即形成性行為。兒從男女膝上化生。其初生者如閻浮提三、四歲之童(一說七歲),生已身形速成滿,常食淨摶食。
〔參考資料〕 《長阿含經》卷十八、卷二十、卷二十一;《正法念處經》卷三十七~卷六十三;舊譯《華嚴經》卷十;《大毗婆沙論》卷一三四、卷一三六;《三法度論》卷下;《雜阿毗曇心論》卷二;《大智度論》卷九、卷五十四;《立世阿毗曇論》卷七;《瑜伽師地論》卷四、卷五;《俱舍論》卷十一;《順正理論》卷三十一。

 
 
經文 解說
譬如工畫師。 十方三世佛 (1)世間諸欲師
分布諸彩色。 十方剎各異 (2)不同業力彩
虛妄取異相。 楞伽12妄
大種無差別。 皆有七大種,見楞伽
大種中無色。 七大種性──即佛性──當然無色。    種(源頭)(有能力)
色中無大種。 指18法為塵。                       塵(幻化)(追求妄想)
亦不離大種。 18法依種幻。
而有色可得。 諸法空相  不可得。
心中無彩畫。 心鏡清淨  無一物,彩畫由外現。
彩畫中無心。 外來因緣會,不必有(無)心來。離有無,是風雲際會。
    當真者即有心,胡來胡現,漢來漢現。
然不離於心。 由心現萬物,不即不離萬物。
有彩畫可得。 小心執著
彼心恆不住。 因境千萬億
無量難思議。 佛法
眾生   皆不可思議。
妄想
示現一切色。 18法可再化無量18法。法中有法,故名一切。
各各不相知。 18法各自獨立,相知即無明任運,
            不相知才六根不用,全體現。
譬如工畫師。 畫蛇添足,多此一舉,頭上按頭。
畫境二不同,畫不等於境,故名假如。
不能知自心。 隨緣千萬變,莫測高深故不知。
而由心故畫。 此心即妄念,即無明。
諸法性如是。 有病即有法,無病不用法。
心如工畫師。 \故有12眾,
/故有華藏海。
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 諸障皆由生。
無法而不造。 想盡辦法「造」。
如心佛亦爾。 發願定高下。
如佛眾生然。 本然平等性。
應知佛與心。 眾生與心如。
體性皆無盡。 相──無盡伏藏演,
體──雖言無「無盡」。
若人知心行。 57心行希周用。
普造諸世間。 個個眾生是工程師
是人則見佛。 一切妄想、了然\故能
一切菩提、能證/見佛。
了佛真實性。 了眾妄想生。
心不住於身。 身由四大成,即地水火風,外加空大。五大口訣。
    不住 ──應無所住。           離塵(硬體)(身心以外)
身亦不住心。 心由二大成,即見、識。見楞嚴口訣。 (軟體)
而能作佛事。 程序、次第、修法:
(A)觀身37觀(心地觀經載)  (B)觀心(圓覺經四法修) (A)離身,即有意生身。
(B)離心,即能他心通。
自在未曾有。 1.已能運用心。                      4.身心不二、不一,
2.已能分身。                          任運自在,
3.特指意生身作佛事,或平時作佛事。    已證漏盡故。
若人欲了知。 有心人、善緣人、利根人、修行人。(自問:是那種人?) (1)自知(2)能力(3)定位(4)程度。
七心、
八還見,
心物皆非正論,
看看發心才是起源。
三世一切佛。 閱讀藏經才知佛行,否則是管窺,對修行助益不大。
應觀法界性。 八~十地者能。
一切唯心造。 心不在內外,亦不在中間。
無在無不在。
全然以成就才能示現。